小組專區
﹀
小組資源
分享材料
學習靈巧像蛇
講員:林瑋玲老師
信息摘要
一、覺察我們所處時空的挑戰與機會
A. 從希伯來年看 2025 的屬靈意義
- 2020-2029 年:宣告的十年這十年代表希伯來文數字「80」(Pey),意涵為「宣告」。我們需要持續尋求神的面,並宣告禱告出祂的心意。
- 2025 年:氣息、啟示與恩典之年希伯來文數字「5」(He),意涵為「氣息、啟示、光、神的恩典」。這一年是為列國與城市禱告的關鍵時刻,象徵著降服於神以領受啟示,同時神也將舉手為我們祝福。
B. 黃金十年 (2020-2029) 的展望與期待
這十年被稱為「黃金十年」,旨在引導我們「全心全意為主而活,為上帝國預備人才,並透過代際整合期待神偉大的工作」。
- 前五年 (2020-2025):全球性挑戰的開啟
- 疫情衝擊:全球停擺,教會無法實體聚會,這開啟了「第二次宗教改革」,重新定義了教會,打破教會的圍牆,使線上直播變得普及。
- 戰爭威脅:烏俄戰爭和台海緊張局勢帶來全球性的不安。
- AI 浪潮:2023 年被視為 AI 元年,帶動晶片需求,將台灣推向全球焦點。
- 後五年 (2025-2029):深化與轉化
- 台灣基督教聯盟的「黃金十年七大主軸」:涵蓋禱告、合一、下一代、上一代、家庭、職場和宣教。
- 興起拿細耳人禱告運動:神正興起聖靈運動,旨在解決教會世代斷裂和人才接棒的問題
- 「Time for Taiwan」的預言與行動:美國先知性教會連續三年自費來台禁食禱告。他們在台灣收到印有「Time for Taiwan」的鑰匙圈,印證了神對台灣的旨意。這是一個有力的見證,證明神正在台灣動工。
C. 2025 世界向右轉:神引導的方向
- 時代背景:2024 年全球 60% 主要國家舉行大選,台灣是首場,美國是最後一場,兩者結果將牽動 2025 年的全球局勢。川普的當選預期將推動美國乃至世界「向右轉」,這被視為人類社會的自然修正。
- 「右轉」的世俗意涵:在政治上,這意味著減少政府干預、減稅、強化邊境管控;經濟上支持自由市場;國際關係上則傾向保護主義。
- 從信仰角度看右轉的意義:這被解讀為上帝正在做工,使世界回歸祂的心意。
- 傳統價值觀的復興:重視家庭結構與婚姻觀念。若持續左傾,家庭將面臨解構的危機。
- 宗教自由的維護:右翼支持教會在社會中的角色,以對抗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基督教受到的打壓。
- 生命神聖性的彰顯:反對墮胎,美國多州恢復對未出世生命的保護。例如,英國一名基督徒因在墮胎診所外默禱被判「思想罪」,凸顯了若持續左傾,信仰將面臨迫害的現實。
- 社會正義的重塑:右翼強調個人責任和自力更生,教導人們「釣魚」而非不斷「給魚」。
二、耶穌的智慧提醒
A. 何謂「靈巧」?
「靈巧像蛇,馴良像鴿子」 (馬太福音 10:16)
- 背景:這是耶穌差派門徒去傳天國福音時的提醒,當時他們如同「羊進入狼群」,任務艱難,門徒最終甚至殉道。
- 「靈巧」的原文意涵是聰明、機智、有判斷力、有見識、有思想、審慎與智慧。在聖經中,它被應用於「忠心有見識的僕人」和「聰明的童女」。
- 比喻的平衡:這兩種特質缺一不可,但通常難以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。
- 純良如鴿子 (沒有靈巧會如何):容易單純受欺,敵我不辨,人云亦語,最終受騙受害。
- 機巧如蛇 (沒有純良會如何):容易自私狡詐、唯利是圖,過度妥協,輕易棄械投降,放棄背起十字架。
整合純良與靈巧需要「門徒訓練」:這是一個漫長的培養過程,需要透過認識神和祂的話語來建立。
「殉道」的恩賜:這是一生只能使用一次的恩賜,需要靈巧地分辨時機,不可隨意濫用。
B. 耶穌給門徒的裝備與應許
「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,給他們權柄,能趕逐污鬼,並醫治各樣的病症。」 (馬太福音 10:1)
- 趕鬼的權柄:恢復人被撒旦騙走的治理權。耶穌透過付上生命代價(死而復活)奪回主權,因此信徒奉耶穌的名可趕鬼、傳天國福音。例如,瑋玲牧師家庭破產,父親負債近千萬,憑著禱告的權柄,在禧年經歷神蹟,債務全數還清,並奪回產業。這表明個人對家庭有權柄,台灣百姓對台灣也有權柄。神喜悅禱告,台灣人應主動為國家禱告,因神要使用台灣向全球華人傳福音。
- 醫治的能力:基督徒帶有基督的權柄與屬天的能力,能勝過罪惡壓制造成的疾病與傷害。例如,瑋玲牧師母親在疫情後健康問題頻傳(疑似疫苗副作用及失智症狀),經禱告尋求神並遇到合適醫生調整藥物,現在 98 歲反而一年比一年健康,彷彿沒有失智。
- 夠用的恩典:門徒受差遣時,不必為日常所需擔憂,行囊簡單,不累積財物。他們應全心信任神,目標明確,不分心、不逗留、不絆跌。對於拒絕福音的城市,應當跺下腳上的塵土,不留咒詛只留下祝福。神對拒絕福音者的審判是極重的,但信徒不應自行審判。
三、信仰不失能的提醒 (信仰的社會責任)
神學家 Miroslav Volf (米洛斯拉夫·沃爾夫) 提出基督徒應避開兩種試探:
-
將信仰完全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:
只專注於個人靈魂與道德,使信仰變成社會邊緣的「小群」。這導致「信仰的怠惰」,因感覺無力對抗社會體制(如資本市場、官僚體制),選擇退縮、不冒犯,使信仰「失能」,只剩下「安慰」功能。我們應當記住,神喜愛用「小」來彰顯祂的作為,鼓勵信徒依賴祂而非自己。
-
用信仰完全佔據公共生活:
以強制手段將信仰價值觀強加於他人。這是「干犯之罪」,歷史上如共產主義、神權統治(穆斯林、中世紀基督教帝國)都曾出現這種問題。我們必須提醒自己,信仰不能用強權要求,神等待人迴轉是基於愛。
平衡之道:基督徒應在左、右擺盪的世代中,聆聽聖靈的聲音,保持靈巧的分辨力和受苦的心志。信仰是受差入世,而非遠避世俗。
四、結語
「你或向左或向右,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:這是正路,要行在其間。」 (以賽亞書 30:21)
基督徒應當以靈巧的智慧和純良忠心的靈,為國家祈禱,勝過仇敵,不落入信仰的怠惰或張狂,並見證上帝國度的和平與權能
分享題目
1.你覺得我們目前所處的世界有哪些明顯的變動?除了挑戰外,你認為接下來會哪些機會?
2.「靈巧」不是狡猾,而是充滿智慧與見識。在變動的社會中,我們怎樣分辨什麼是智慧而非過度妥協?哪些要素能幫助我們作正確的判斷?
3.瑋玲牧師在家庭困難中行使權柄呼求,經歷神的介入,這個見證對你有何提醒?